中国的绿色
发展

2021年核心进展

应对气候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对保护人类和地球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至关重要。因此,中国的绿色发展有潜力贡献并助力全球在气候和环境领域的进程。

2021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开展政策对话,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在此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政策和专题简报,并对包括“十四五”规划在内的中国新发布的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

在此,我们总结了这些简报的主要内容和观点,以及关键的政策建议,以飨读者。

中国的脱碳计划

中国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帮助减轻气候变化的极端影响方面的重大承诺。

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首次未明确设定GDP增长目标,仅提到GDP应”维持在合理区间“。这给政府提供了追求包括环境目标在内的其他目标的灵活空间。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专题简报:

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主要针对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设定了未来五年的核心环境目标。其也指出应对排放总量以及煤电厂建设规模进行合理控制。

石油消费在“十五五”规划时期(2026-2030)将“进入峰值平台期“,并且在此期间将减少国内煤炭消费量,这些目标都让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路径更为明晰。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专题简报:

中国“十四五”规划:气候和环境专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将“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除此之外也提出了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80%“的目标。这是中国为实现2060年实现碳中和给出的第一个量化目标,强调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必要性。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专题简报:

中国的气候政策文件-1+N政策体系以及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

中国宣布将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帮助减轻气候变化的极端影响方面的重大承诺。

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首次未明确设定GDP增长目标,仅提到GDP应”维持在合理区间“。这给政府提供了追求包括环境目标在内的其他目标的灵活空间。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专题简报:

中国第十四个五年计划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主要针对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设定了未来五年的核心环境目标。其也指出应对排放总量以及煤电厂建设规模进行合理控制。

石油消费在“十五五”规划时期(2026-2030)将“进入峰值平台期“,并且在此期间将减少国内煤炭消费量,这些目标都让中国实现2030年碳达峰的路径更为明晰。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专题简报:

中国“十四五”规划:气候和环境专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了将“建立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除此之外也提出了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80%“的目标。这是中国为实现2060年实现碳中和给出的第一个量化目标,强调了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必要性。

欲了解更多信息,请参阅我们的专题简报:

中国的气候政策文件-1+N政策体系以及更新的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

低碳发展方面的关键政策建议

提炼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2021年所发表的政策以及专题简报

更多信息:

联合国绿色发展政策对话

本政策简报摘录了2021 年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联合国政策对话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在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 《2030年议程》和《巴黎协定》的目标都要求中国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采取综合的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本政策简报回顾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所做的贡献,包括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扩大保护区(PA)以及通过分享国际最佳实践提高保护地的管理能力。简报主要提炼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过去 20 年与中国 10 多个部委和大多数省份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合作的经验。

先行先试

  1. 将碳市场拓展到能源密集型行业;
  2. 建立碳排放监测、报告与核查(MRV)体系;
  3. 促进节能(例如,改善建筑保温)、升级技术、限制能源密集型产业。

在规划新保护区时增加生态多样性考量

目前,保护区占中国国土面积的 18%,超过了爱知生物多样性目标规定的17%。在进一步扩大保护区面积的时候,应该更多的覆盖适合更多物种栖息的温带和热带森林生态系统。

完善包括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在内的碳定价体系

这包括制定更合理的价格信号和排放上限,以及采用碳税等“谁污染谁付费”的政策工具,同时将补贴从碳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低碳行业。除此之外,可以考虑向易于监控的大型排放者拍卖排放许可证。

加强政府跨部门之间与跨行业之间的合作来保护生物多样性

林业、农业、水资源管理、农村发展和城市规划等领域之间的协调至关重要,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通常没有明确的行业或地理界限。

通过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正如碳汇一样,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可以帮助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应将它们纳入绿色复苏政策,这也有助于与潜在的传染病源头保持一定距离,还能创造新的就业机会。NBS不仅包括陆地生态系统,也包含沿海地区和海洋栖息地。

更多信息:

联合国绿色发展政策对话

本政策简报摘录了2021 年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联合国政策对话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在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 《2030年议程》和《巴黎协定》的目标都要求中国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采取综合的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本政策简报回顾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所做的贡献,包括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扩大保护区(PA)以及通过分享国际最佳实践提高保护地的管理能力。简报主要提炼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过去 20 年与中国 10 多个部委和大多数省份开展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合作的经验。

绿色金融

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两个转变:扩大绿色产业规模,同时让碳密集型产业实现净零排放。这两个过程的关键原则是确保转型的公正性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 为实现这一目标,税收和合理的碳价可以帮助绿色发展创造财政空间并且鼓励可持续投资,同时保护那些受经济影响最大的人。(例如,可以转移化石燃料补贴,来支持转型中的弱势群体或者补贴绿色能源项目;在中小企业贷款中考虑其碳足迹;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来减轻气候影响,并支持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就业机会,例如加强乡村清洁能源建设)。

中国为了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资估计在120万亿元到170万亿元之间,远远超出任何政府的能力范围。这使得私营部门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撬动民营资本,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来为那些碳足迹庞大、但有脱碳雄心且资源有限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这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SLB)、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转型债券(中国银行于 2021年首发)。以下行动至关重要:

  • 建立明确的标准,这与中国在“十五五”期间的规划相同。除此之外,针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应该更加合理的设定可持续性绩效目标 (SPT),使其能够反映当地情况下非绿色部门的转型进展。
  • 加强信息披露明确发行人、承销商和核查机构的责任

绿色技术

技术在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通过实时跟踪和监控来收集信息并保护自然环境(例如,中国利用无人机来追踪云南大象的迁徙)。

联合国绿色发展政策对话里也提出建议,在2030年后,中国应加强碳捕集与封存(CCS)和生物能源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能力。

同时,还建议通过数字化和电气化,鼓励工业脱碳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利用科技的创新来构建低碳、高效、安全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绿色发展

各国之间共享资金、技术和经验对于实现包括气候目标在内的每一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都至关重要。

中国第三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强调了双边、三边和多边合作的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国际发展合作更紧密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与联合国以及国际发展伙伴开展联合评估、案例研究、磋商和对话

绿色金融

中国实现2060碳中和的目标需要两个转变:扩大绿色产业规模,同时让碳密集型产业实现净零排放。这两个过程的关键原则是确保转型的公正性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

  • 为实现这一目标,税收和合理的碳价可以帮助绿色发展创造财政空间并且鼓励可持续投资,同时保护那些受经济影响最大的人。(例如,可以转移化石燃料补贴,来支持转型中的弱势群体或者补贴绿色能源项目;在中小企业贷款中考虑其碳足迹;为农业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来减轻气候影响,并支持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就业机会,例如加强乡村清洁能源建设)。

中国为了实现碳中和所需要的投资估计在120万亿元到170万亿元之间,远远超出任何政府的能力范围。这使得私营部门变得至关重要。为了更好的撬动民营资本,需要新的金融工具来为那些碳足迹庞大、但有脱碳雄心且资源有限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这其中包括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SLB)、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转型债券(中国银行于 2021年首发)。以下行动至关重要:

  • 建立明确的标准,这与中国在“十五五”期间的规划相同。除此之外,针对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应该更加合理的设定可持续性绩效目标 (SPT),使其能够反映当地情况下非绿色部门的转型进展。
  • 加强信息披露明确发行人、承销商和核查机构的责任

绿色技术

技术在绿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以通过实时跟踪和监控来收集信息并保护自然环境(例如,中国利用无人机来追踪云南大象的迁徙)。

联合国绿色发展政策对话里也提出建议,在2030年后,中国应加强碳捕集与封存(CCS)和生物能源结合碳捕集与封存(BECCS)能力。

同时,还建议通过数字化和电气化,鼓励工业脱碳方面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利用科技的创新来构建低碳、高效、安全的生产和消费体系。

通过国际合作推动绿色发展

各国之间共享资金、技术和经验对于实现包括气候目标在内的每一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都至关重要。

中国第三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强调了双边、三边和多边合作的重要的作用。为了让国际发展合作更紧密地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保持一致,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与联合国以及国际发展伙伴开展联合评估、案例研究、磋商和对话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驻华代表处2021年简报概要

政策简报

联合国绿色发展政策对话

2021年7月15日

本政策简报摘录了2021 年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联合国政策对话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在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 《2030年议程》和《巴黎协定》的目标都要求中国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政策专家建议,要实现 《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的理想目标,煤炭在一次消费中的占比必须低于5%,而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应超过85%。同时,除了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遏制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对于零碳转型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包括碳定价、能源效率和需求侧管理 (DSM)。 本简报还探讨了绿色金融、技术和国际合作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 在助力中国绿色发展方面的潜力。

采取综合的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2021年10月8日

本政策简报回顾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所做的贡献,包括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扩大保护区(PA)以及通过分享国际最佳实践提高保护地的管理能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过去 20 年与中国 10 多个部委和大多数省份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建立了约296万公顷湿地保护区,其中190万公顷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UNDP-GEF)的支持。本简报回顾了中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基于这些经验,简报还在如何解决现有政策障碍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联合国政策对话系列:推动SDG投融资发展,助力可持续目标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021年12月12日

本简报从可持续金融的政策对话中提取关键结论和建议,强调金融体系需要通过引导公共和私人资金流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领域来支持中国迈向公正的绿色复苏之路。在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投资估计在120万至170万亿元人民币之间,远远超出任何政府的能力范围,这使得私营部门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撬动更多的民营资本,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为当前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补充,为那些碳足迹庞大、有脱碳雄心但资源有限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本简报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SLB)、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和转型债券(中国银行于 2021年首发)。并且为了提高其接受度和有效性,还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并加强信息披露和问责制度

专题简报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2021年2月5日

本专题简报分析了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此处的国际合作的概念已超越了“国际援助”的范畴,涉及到了双边、三边和多边(例如联合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简报探讨了南南合作(SSC)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现方面的潜力,同时指出中国2013-2018年对外援助总额累计达到2702亿元人民币,主要面向非洲和亚洲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发展合作资金以助力低碳发展,简报提出了几项建议,其中包括:提高发展有效性、强化问责制以及提升透明度,包括利用更清晰的定义来追踪不同类别资金的流动。简报还建议通过加强规划、维护、监测和评估来改善项目管理,并进一步强调应通过有效的政策来寻找服务于最弱势群体的领域,并确保项目服务于伙伴国家当地的发展优先事项

数据指标里的中国

2021年4月14日

本专题简报重点介绍了关于中国发展的各项数据指标,涉及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以低碳发展为例,简报分享的关键统计数据指出,虽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56.8%),但清洁能源(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在2020年上升至 24.3%。简报还指出,工业部门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6%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

2021年7月23日

本简报分析了中国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该规划为中国接下来5年的发展提供了指引。简报提到,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首次未明确设定GDP增长目标,仅提到GDP应”维持在合理区间“。这给政府提供了灵活空间,来追求包括环境目标在内的其他目标。然而,中国的 2035 年愿景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的年均增长率将略低于5%

简报还指出,该计划的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发展,这与上一个五年计划将经济增长位于“核心地位”不同。简报阐明了“十四五”规划中实现这一更加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战略,包括创新引领发展、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简报还提出了将这些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建议,其中包括通过更全面、更透明、更及时的数据来评估发展进程,以及在实现碳中和方面提前行动,并指出,虽然“十四五”规划中的环境目标与中国的气候承诺相一致,但其更侧重于限制单位GDP的能源和碳强度, 而非碳排放总量。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 – 聚焦气候与环境

2021年7月23日

本简报同样解读了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但更聚焦于该规划对环境的意义。总体而言,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目标整体上与中国的气候承诺一致,尽管目标处于该承诺的较低范围,而非较高范围内。 除此之外,简报还强调了到2025年将非化石能源(包括核电和水电)在一次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目标,同时”合理控制“燃煤电站的建设。

简报还指出,减排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大多数“十四五”规划中的举措旨在从供应侧遏制碳排放,而非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和/或使用税收或监管来改变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对价格,来让其价格真正反映其使用成本。简报的结论是,中国应尽早采取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因为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的绝对排放量需要在2025年进入平台期,才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新时代的中国能源》白皮书简介

2021年8月23日

本政策简报总结了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白皮书中的主要信息,重点介绍了2012年至2019年中国的能源发展,以及能源改革的政策和计划。 简报指出,可再生能源设施与投资促进了非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中的占比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的30%,占2010至2019年全球总投资(8180 亿美元)的30%

鉴于白皮书强调以人为本的观点,本简报也建议将以人为本的战略纳入能源转型计划。职能机构可以预先开展社会影响评估自下而上收集反馈,识别出最有可能掉队的群体,并提供政策或经济支持(例如,通过提供针对性补贴来确保农民负担得起太阳能电池板)。鉴于中国在全球能源合作中发挥的作用,简报还建议推动清洁能源的创新、发展和转移、为低碳项目提供更多资金、 加强人力资源和机构能力,并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的、统一的可持续性标准来评估投资方案。

中国的气候政策文件——“1+N“政策和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2021年12月21日

本期简报回顾了COP26之前发布的指导中国气候与环境政策的五项重要政府文件,特别是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报分析了新提出的关键目标, 包括: 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80%”,这是中国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提出的第一个数据指标,以及“石油消费在十五五”期间(2026-2030)“进入峰值平台期”。

加上在此期间减少国内煤炭消费的目标,更加明确了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趋势。然而,简报同时也指出,中国可能需要尽早的采取更多行动,包括尽快达到排放和煤炭消费峰值,以及设立碳排放的绝对值目标,以确保能够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理想目标。

专题简报 -《新时代的中国国际发展合作》白皮书

2021年2月5日

本专题简报分析了中国的国际发展合作,此处的国际合作的概念已超越了“国际援助”的范畴,涉及到了双边、三边和多边(例如联合国)的合作伙伴关系。简报探讨了南南合作(SSC)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实现方面的潜力,同时指出中国2013-2018年对外援助总额累计达到2702亿元人民币,主要面向非洲和亚洲

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国际发展合作资金以助力低碳发展,简报提出了几项建议,其中包括:提高发展有效性、强化问责制以及提升透明度,包括利用更清晰的定义来追踪不同类别资金的流动。简报还建议通过加强规划、维护、监测和评估来改善项目管理,并进一步强调应通过有效的政策来寻找服务于最弱势群体的领域,并确保项目服务于伙伴国家当地的发展优先事项

专题简报 - 数据指标里的中国

2021年4月14日

本专题简报重点介绍了关于中国发展的各项数据指标,涉及了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各个方面。以低碳发展为例,简报分享的关键统计数据指出,虽然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仍占主导地位(56.8%),但清洁能源(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在2020年上升至 24.3%。简报还指出,工业部门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驱动力,2018年占中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6%

政策简报 - 联合国绿色发展政策对话

2021年7月15日

本政策简报摘录了2021 年1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共同举办的题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挑战——加快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联合国政策对话的主要结论和建议。在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排放至关重要。中国“双碳”目标的实现以及 《2030年议程》和《巴黎协定》的目标都要求中国改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政策专家建议,要实现 《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C以内的理想目标,煤炭在一次消费中的占比必须低于5%,而到206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应超过85%。同时,除了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遏制对化石燃料的需求对于零碳转型也至关重要。这包括包括碳定价、能源效率和需求侧管理 (DSM)。 本简报还探讨了绿色金融、技术和国际合作以及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BS) 在助力中国绿色发展方面的潜力。

专题简报 -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

2021年7月23日

本简报分析了中国的“十四五“规划(2021-2025),该规划为中国接下来5年的发展提供了指引。简报提到,在“十四五“规划中,中国首次未明确设定GDP增长目标,仅提到GDP应”维持在合理区间“。这给政府提供了灵活空间,来追求包括环境目标在内的其他目标。然而,中国的 2035 年愿景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到2035年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意味着未来15年的年均增长率将略低于5%

简报还指出,该计划的目标是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和更安全的发展,这与上一个五年计划将经济增长位于“核心地位”不同。简报阐明了“十四五”规划中实现这一更加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战略,包括创新引领发展、乡村振兴和改善民生。简报还提出了将这些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目标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的建议,其中包括通过更全面、更透明、更及时的数据来评估发展进程,以及在实现碳中和方面提前行动,并指出,虽然“十四五”规划中的环境目标与中国的气候承诺相一致,但其更侧重于限制单位GDP的能源和碳强度, 而非碳排放总量。

专题简报 - 中国的“十四五“规划 – 聚焦气候与环境

2021年7月23日

本简报同样解读了中国的“十四五“规划,但更聚焦于该规划对环境的意义。总体而言,能源消耗和排放强度目标整体上与中国的气候承诺一致,尽管目标处于该承诺的较低范围,而非较高范围内。 除此之外,简报还强调了到2025年将非化石能源(包括核电和水电)在一次消费中的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目标,同时”合理控制“燃煤电站的建设。

简报还指出,减排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大多数“十四五”规划中的举措旨在从供应侧遏制碳排放,而非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补贴和/或使用税收或监管来改变化石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对价格,来让其价格真正反映其使用成本。简报的结论是,中国应尽早采取强有力的气候行动,因为部分专家认为,中国的绝对排放量需要在2025年进入平台期,才能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专题简报 - 中国未来的能源发展——《新时代的中国能源》白皮书简介

2021年8月23日

本政策简报总结了中国国务院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能源》白皮书中的主要信息,重点介绍了2012年至2019年中国的能源发展,以及能源改革的政策和计划。 简报指出,可再生能源设施与投资促进了非化石能源在中国能源生产中的占比不断增长,2019年中国占全球可再生能源产能的30%,占2010至2019年全球总投资(8180 亿美元)的30%

鉴于白皮书强调以人为本的观点,本简报也建议将以人为本的战略纳入能源转型计划。职能机构可以预先开展社会影响评估自下而上收集反馈,识别出最有可能掉队的群体,并提供政策或经济支持(例如,通过提供针对性补贴来确保农民负担得起太阳能电池板)。鉴于中国在全球能源合作中发挥的作用,简报还建议推动清洁能源的创新、发展和转移、为低碳项目提供更多资金、 加强人力资源和机构能力,并使用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一致的、统一的可持续性标准来评估投资方案。

政策简报 - 采取综合的方法保护生物多样性 —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华工作中的经验总结

2021年10月8日

本政策简报回顾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为保护中国生物多样性所做的贡献,包括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扩大保护区(PA)以及通过分享国际最佳实践提高保护地的管理能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过去 20 年与中国 10 多个部委和大多数省份进行了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合作。

2013年至2019年,中国建立了约296万公顷湿地保护区,其中190万公顷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全球环境基金项目(UNDP-GEF)的支持。本简报回顾了中国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所做的努力。基于这些经验,简报还在如何解决现有政策障碍方面提供了相关建议。

政策简报 - 联合国政策对话系列:推动SDG投融资发展,助力可持续目标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021年12月12日

本简报从可持续金融的政策对话中提取关键结论和建议,强调金融体系需要通过引导公共和私人资金流向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的领域来支持中国迈向公正的绿色复苏之路。在中国,实现碳中和所需的投资估计在120万至170万亿元人民币之间,远远超出任何政府的能力范围,这使得私营部门变得至关重要。

为了撬动更多的民营资本,金融工具的创新可以为当前的绿色金融产品提供补充,为那些碳足迹庞大、有脱碳雄心但资源有限的公司拓宽融资渠道。本简报介绍了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 (SLB)、可持续发展目标债券和转型债券(中国银行于 2021年首发)。并且为了提高其接受度和有效性,还需要制定明确的标准,并加强信息披露和问责制度

专题简报 - 中国的气候政策文件——“1+N“政策和新的国家自主贡献(NDC)目标

2021年12月21日

本期简报回顾了COP26之前发布的指导中国气候与环境政策的五项重要政府文件,特别是2021年10月24日发布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简报分析了新提出的关键目标, 包括: 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80%”,这是中国为2060年实现碳中和提出的第一个数据指标,以及“石油消费在十五五”期间(2026-2030)“进入峰值平台期”。

加上在此期间减少国内煤炭消费的目标,更加明确了2030年之前碳达峰的趋势。然而,简报同时也指出,中国可能需要尽早的采取更多行动,包括尽快达到排放和煤炭消费峰值,以及设立碳排放的绝对值目标,以确保能够实现《巴黎协定》中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的理想目标。

想了解更多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发布的政策或专题简报?欢迎前往官网了解更多出版物和其他资源。